罗马帝国衰亡史

2018-10-23

英国学者爱德华·吉本撰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共六卷,3200多页。记述了罗马从公元2世纪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的历史。罗马帝国衰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0年至476年,即安东尼去世至西罗马的灭亡。第二阶段为527年至800年,查士丁尼复兴东罗马帝国到查理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第三阶段为9世纪初东罗马帝国恢复国势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为土耳其人攻陷。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

吉本说:身处登封到极无上盛世的人士,要想从安逸享乐的环境,发觉潜在的衰败腐化因素,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长久以来天下太平无事,加上罗马政府重视传统,慢慢使得帝国受到毒害,丧失原有的活力,人们的心智逐渐降到低劣的水平,天才的火花逐渐熄灭,就连尚武精神也逐渐无遗。设若我们能够体会委婉的比喻,知道人类就古代的标准而言已日趋矮化。罗马世界到后来全是一群侏儒,等到北方凶狠的巨汉破门而入,才会改善这个矮小的品种。他们重新恢复大丈夫气概的自由精神,经历十个世纪的变革,艺术和科学才得以成长茁壮。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很多,其基本原因有:人口的减少,风气的败坏,阶级的斗争,商业的败落,专制的体制,繁重的税负,连年的战争。全书的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重点:第一是文明社会,也就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细分为帝国的扩张与防卫、元老院 和皇帝权力之争、军人干政、自由权利、经济问题等。第二是蛮族入侵,包括蛮族之区分、入侵的方式和时程、重大战争的影响等。第三是宗教信仰,主要是讨论基督教的建立、发展的过程、异端和分裂、政教争执、伊斯兰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

几点启迪:

关于信仰:最初的罗马人信仰多神教。公元四世纪罗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基督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壮大。这得益于基督教有信仰的热忱,来世的憧憬,神迹的传闻,严格的德行,教会的体制。正因为有这些特点,使得基督徒具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并把他们的勇气团结起来,发挥不可抗拒的威力。有人说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基督教的发展壮大和胜利带来的结果,我却认为,正是由于基督教的教义和自律,使得社会道德腐败堕落的罗马帝国依然能够延续2000多年的历史。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信仰,失去道德,没有敬畏,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就会穷奢极欲,腐败堕落,就会失去方向,很快就会走向灭亡。信仰给未来以憧憬,给现实以解脱。

关于权利:权利的取得有继承、选举、暴力等方式。皇帝与元老院、贵族与平民、执政官与平民官、教皇与教徒、军队与官僚等等他们一直处于权力之争中。当各方达到制衡时,社会才会稳定下来。权利是靠实力说话的,在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往往谁掌握军队谁就有话语权。在最混乱的时代,往往是军队的首领登上皇帝的宝座。同时,权力也是双刃剑,宦官奴才虽然地位低下,但可以随意暗杀皇帝。当罗马国力衰弱时,蛮族就会随意占领罗马,屠杀百姓,依靠的是自身的实力。权力有时候是靠不住的,因为权力的行使,依靠的是自己拥有的真实实力,当你没有实力的时候,你就会变成傀儡任人摆布。权力其实是个变量,会随着你自身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你的权力超越你的能力的时候,就会走向反面,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关于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必须时刻提放野心家阴谋得逞。当有人用理想主义煽动民众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警惕,因为他会永远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一下子就会变好,矛盾立即会得到解决。 但现实社会往往不像说的那样简单,理想是个好东西,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当现实中的一些技术性因素没有那种理性的力量,一点一点的去解决的时候,理想这个东西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那些带有政治理想的精英,他们为了获得权力,他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发生一些偏转,当这种偏转一旦发生,他们往往就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煽动群众,撒下一把火种,在民众之间制造相互残杀,血流成河的悲剧。因为社会变革有其自身的规律,很多时候很多矛盾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必须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才会逐渐完成社会的改革和变局。

关注北京阅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