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

2018-10-23

记得我第一次在学校的视频课上听到了本书的作者讲述中国古典诗词,几次课听下来,印证了我之前认为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观点。我开始发现自己以前当然包括高中时期学到的一些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分析方法,情感表达之类的赏析鉴赏是多么地肤浅和幼稚。之后便在学校的图书馆借到了作者的这本书,书里面从唐代甚至更早时候的中国古典词的起源讲起,将中国词的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诸如温庭筠、韦庄、李煜、柳永、苏轼、辛弃疾等等一大批大家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对词的贡献详细阐述,不仅仅是从内容和手法上的解释,更多地、也更让我喜欢的是从他们这些人对待人生、对待爱情以及自然万物的态度和情感,达明于世。

老实说,这本书我并没有读完,因为最后有90页左右介绍的是南宋后期的三个词人姜白石、吴文英、王沂孙以及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受了周邦彦慢词长调的影响喜欢以排铺全篇靠着思力达到词的一种境界,但就我个人来讲,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词,一来是因为这些词我确实读不懂,二来也是因为个人觉得词不易长,而且应该用作者自己感发出来的生命去写,用思力去写有点像写小说或者简单说交代事情背景。

整本书读完之后会给人很多我们在平时自己读词的过程中所没有的体会,当然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自然体会也有所不同。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想要写出好的文字的人,他不仅仅是有一种文字或者语言的技巧在里面,更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是他的文字要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生命的特质以及这种特质带个人的感动。例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没有多么华丽的语言,却有着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一种人类共有的都可以接受的公共理想。还有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它比起一些《花间集》里面的艳词当然其华丽耽美的程度不可及,但是就这样一句话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句,因为李煜完全是“情到深处自然流”,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言,我有了感受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直接说出来就是一种感动。现在觉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们老师们经常教给我们的一些东西是多么地经不起推敲,什么多交诤友,益友,不交损友,其实从古典诗词里面可以看到真正让人心里舒服的人,大家都乐意和他在一块跟他聊天的人,绝不是所谓的可以交给你什么做人道理或者人生信条的人。这个世界真的不缺批评家,缺少的是一个可以将万事万物在眼中呈现的东西都外化为一种人心的美的人,不去说什么道理,不去谈什么社会理想,就说这天有多蓝,水有多清,这花儿开得如何多姿妖艳。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性的真诚给人的感动,一种不拘泥与外在的环境而硬要体现生命本真的最纯洁的理想,这满口的仁义道德才会让人厌烦呢。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本书告诉我的是,当我们真正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当我们真的可以去感受、去诉说春的柔美、夏的豁达、秋的悲落、冬的沉稳之时,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也好,为人处世原则也好,我们都会烂熟于心,因为“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词是那么美,那些所谓的信条在词里面都变成了人们乐于也享于接受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变成了人们为之倾倒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变成了耽腻沉醉的“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这有时候就想老师教导小孩子,一个严师未必可以让小孩子信服,可一个漂亮的亦或是帅气的老师,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他们的时候,这种对美的享受会自然而然地让他们去接受。

所有的感受就写到这里吧,有些东西是写不出来的亦或是自己语言的问题。留下几首书中介绍的我喜欢的古词给大家看看吧。

关注北京阅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