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

2018-11-05

      2009年我因为阿婆的《尼罗河上的惨案》陷入侦探小说这个大坑。记得第二年我第一次去书店买实体书。于是我得到了我一生中第一批的侦探小说,一共有四本:——埃勒里·奎因《希腊棺材之谜》、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杰弗里·迪弗《人骨拼图》以及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之后,我立即看完了《希腊棺材》与《占星术杀人》,然后成功成为奎因铁杆粉和岛田的拥趸。过了一年,我才读了《人骨拼图》然后迷上了迪弗。唯独这本《漫长》我始终没有读下去。这样一过就是四年!直到前几天我终于决心好好读一下这本被我冷落了四年的作品…… 
   
  之前之所以读不进去钱德勒,最大的原因大抵是我长时间沉浸在奎因的逻辑至上、岛田的本格、迪弗的快节奏和多重逆转之中。而节奏缓慢、文艺笔锋、以冷硬派著称的钱德勒显然做不到以上任何一条。好在近些年我对更多风格的作品接受能力强了不少,又经过布洛克的熏陶,逐渐喜欢起这种“行走在城市阴暗面的英雄”。 
  本书的故事很其时并不复杂,马洛无意中邂逅了一个醉鬼伦诺克斯,然后莫名的把他当做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喝一种叫做“螺丝起子”的酒。所以后来当伦诺克斯握着枪站在马洛门口告诉他自己那个淫荡的老婆被杀的事后,马洛义无反顾的帮助他逃往国外。为此,马洛被当做“事后从犯”入狱,后来伦诺克斯莫名其妙的自杀,并留下自白,使得马洛无罪释放。而当马洛准备从新调查这一案件的时候,却遭到了多方的阻拦…… 
   
  钱德勒的语言运用十分娴熟。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活灵活现。而主人公菲利普·马洛更是妙语连珠,极尽插诨打科之能。说道马洛,我原本以为他是和马修一样的颓废酒鬼。但其实并不是。可以说,马洛此人除了模糊的长相以外,非常完美的诠释了现今社会上的一个群体——屌丝!马洛是个穷困但不潦倒的中年大叔。他也喝酒,但没有马修喝的那么潇洒恐怖。他不像马修那样拥有一群朋友,以至于在他探案的时候不仅被黑道打,也被警方打。虽然他穷,但又有自己奇怪的自尊心,接个案子还要挑三拣四。看到美女更是会目不转睛盯着看,在这个“组织犯罪只是万能的美元肮脏的一面罢了“的世界里,他只是一只孤独的狼……就是这样一个人,被钱德勒写的魅力十足! 
   
  作为侦探小说,书中虽然没有奎因式大段的逻辑推理,但在故事中经常插入马洛对案件的小段推理,而这些推理往往会是亮点。书中也没有岛田式的华丽诡计,但整个布局却也会在最后让读者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书名是漫长的告别。 
  作为小说,整部书进程十分平静,一个揭露上层社会人性阴暗面的故事被钱德勒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娓娓道来。即使是揭开真凶、真相大白的桥段,依旧充满了马洛内心世界的吐槽!故事很精彩,但不是那种让人看后热血沸腾或虎躯一震的感觉。而是需要合上书细细品味后才会感到那种漫长告别的心痛…… 
  每一次说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关注北京阅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