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神料——值得深读的茅盾文学奖特辑

来源:本站 2018-10-12

又到分享时刻啦!今天,小阅给大家推荐两本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值得深读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成人。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以后,茅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并着手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不久担任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随后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自2011年起,由于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茅盾文学奖特辑 推荐一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

作者: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7年创作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特辑 推荐二 :《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有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能够使人清晰的窥见一个国家在承受巨大伤痛后的艰难蜕变与复兴求索?有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的描写刻画足以使读者在阅读品味之余拍案叫绝?有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有能力用它的思想哲理性振奋温暖亿万人的心房?

 毫无疑问,《平凡的世界》做到了。路遥用一百二十万字营造了一个我最喜欢的世界,因为惊叹,所以欣赏;因为欣赏,所以喜欢。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家庭,一个村落的平凡故事,更带给我们的是无数精彩的描写刻画,带给我们平凡人的不同成长。带给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不仅只嗅到了那份浓浓的乡土气息,看到了那种朴实无华的平凡生活,更看到了一束光。这束人性的哲思之光,可以一直照射到每个人的心底,将我们的精神世界照亮。

作者: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

看完这些简单的介绍,是否有更多的欲望去了解这两本书呢?

Come on,加入北京阅 中国获奖图书体验馆(北京阅图书文化港一层)细细品读这两本书,还有更多精彩书籍可供品读哦。

关注北京阅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