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图文书秒变可移动电视 融合出版的新阅读体验

来源:文汇报 2018-08-20

看似一本传统的图文书,只需下载一个名为“人文 AR”的手机软件,就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图片,体验文本阅读与视频观看的完美结合,让静态图文书瞬间变成一部“可移动的电视”。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正在进行的媒体融合创新——纸质书融合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

作为国家级文学出版社,人文社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如今,这座“殿堂级”出版社又走在了创新融合的“潮头”,成为首家在图书中应用AR技术的出版社。去年8月至今,随着 《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谢谢了,我的家》等热播人文类综艺节目的同名图书问世,人文社在高品质图书的基础上融入AR技术,为读者开启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实现文本与节目视频无缝结合

《朗读者》是人文社第一次尝试使用AR技术将电视节目出成书,近1000分钟的视频片段被“嵌入”书中,实现了文本与节目视频的无缝结合,自去年8月出版以来,销量已超150万册。有读者评论道:“被电视圈粉,然后买来书收藏,大赞AR技术,让我在文本与视频间相互切换。”

为什么要在书中融入AR技术?人文社副总编辑肖丽媛告诉记者:“一档人文类综艺节目可以火一段时间,而书能将其‘经典永流传’,节目最多也就播几次,而AR能让读者随时利用碎片时间观看。”

最初想到在书中加入AR,是编辑们在做书聊天时的一种设想——“如果读到这里能重现现场多好”。开始的想法也很简单,在图片旁放一个二维码,扫二维码看视频,但这样并不美观,于是出版社找到了直接扫图片跳出视频的AR技术,最终,《朗读者》一书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立体式阅读体验。

《朗读者》对 AR技术的应用,使人文社探索出一条电视节目与图书互动的新路,此后,《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谢谢了,我的家》均采用了AR技术。融入AR技术的图书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哪些影响?研究表明,如在原有图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AR技术添加立体可视化呈现,读者会反复阅读丰富化的内容,平均而言,读者会反复观看3-5遍出版图书中的AR部分,AR单页展示读取时间的均值为90秒左右。“一段段视频是根据书的内容‘嵌入’书中的,让读者根据需要来选择观看,可以节约读者大量时间,同时,通过我们做的大量的精编、核校工作,不仅丰富了节目原有的内涵,而且确保了文本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肖丽媛说。

融合创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媒体融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出版者从读者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最初,从《朗读者》《开学第一课》到《经典咏流传》,每部书都需要读者单独下载一个应用软件,但从今年6月出版的 《谢谢了,我的家》开始,读者只需下载一个“人文 AR”App,就可以将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有带有AR技术图书中对应的视频一网打尽。

“多媒体时代,我们希望尽可能增加书的附加值。”肖丽媛说。出版社对这些书都做了多版本开发,有大众版、青少版、珍藏版、精装版,所有版本都融合了AR技术。

AR技术的应用也意味着出书成本增加,但是在肖丽媛看来,尽管投资大、造价高,但是这些投入是值得的,“比如《经典咏流传》中的歌都是值得反复传唱的,而《开学第一课》是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通过这本书的AR技术,可以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看过、没看过节目的孩子都能领略节目的精华,这部书可以阅读、可以视听,让‘一日课’成为了‘每日课’。”

这些凝聚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书籍正在走向海外,在今年的北京图书博览会期间,《谢谢了,我的家》签约输出 5个语种的版权,《经典咏流传》签约 8个语种的版权,而《朗读者》将在法兰克福书展进行多语种的版权签约。

肖丽媛透露,目前《朗读者》第二季的图书正在筹划中,会继续使用AR技术,并谋求编纂形式的创新,预计在今年年底出版。“媒体融合是大趋势,未来我们会在能力范围内把AR技术的应用做到极致,当今技术变革非常快,我们希望尽可能与科技前沿挂钩,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关注北京阅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