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版权输出数量继续大于引进数量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8-31

●在版权输出持续增加的同时,中国出版企业也在探索更加多元的合作方式

●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出版业焕发新的生机,数字出版大踏步“走出去”

●培养更多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友好的汉学家对于深化中外合作意义深远

中外出版合作向纵深迈进

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古船》输出波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英文版)输出德国,中译出版社的“中国企业家丛书”输出尼泊尔,中华书局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输出越南……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计达成输出版权意向及协议3610项,输出数量继续大于引进数量。

在版权输出持续增加的同时,中国出版企业也在探索更加多元的合作方式,从项目合作到资本合作,从成立国际编辑部到成立海外分社……中国出版企业的世界之旅越走越顺畅。

仅两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外国出版单位合作成立的国际编辑部已从9家增加至20家,遍布欧亚非拉。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说,成立国际编辑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出版“走出去”的针对性。以往推广中国图书需要依靠版权经理的国际人脉,广种薄收。成立国际编辑部后,中外双方联合策划选题,对读者偏好、市场需求以及当地风俗等都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

印度三森出版社是一家成立了38年的老出版社,以往翻译出版的图书主要来自俄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国家,但从去年和中国出版集团合作成立编辑部后,一口气出版了15部中国作品,其中既有《论语》《孟子》等经典,也有如阿来的《尘埃落定》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颇受读者欢迎。

在北京书博会上,中南出版集团下属湖南人民出版社宣布与越南安乐文化公司合作在越南开办分社,并推出了首部图书《新常态下的大国经济》越南文版。近年来,中南出版集团已有150多种图书被越南引进。越南安乐文化公司经理朱青莪说:“越南读者与中国读者的阅读偏好非常接近,对中国图书的接受度很高。公司每年都会从中国引进数十种图书,中国当代小说较受越南读者欢迎。”

社科文献出版社在马来西亚设立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接力出版社成立埃及分社……与以往重视欧美市场相比,近年来,中国出版业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

中南出版集团总经理丁双平对记者说,中南集团一直高度重视东南亚市场,与中国相比,当地纸质图书还有较大增长潜力,成立越南分社有利于深化双方合作。

孟加拉安卡出版社社长梅思巴说,近年来随着中孟两国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孟加拉读者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相关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加。该社从中国引进的三本书《国运·南方记事》《中山路》和《生命的呐喊》销量都不错。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岩说,坦桑尼亚国际编辑部成立以后,正在紧锣密鼓地翻译中国童话作家郑渊洁的作品,有望今年年底与非洲小朋友见面。

目前“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普遍与中国出版企业建立紧密业务联系,合作日益深入。中国图书、中国出版技术乃至智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等都成为合作的领域。安徽出版集团旗下一家企业中标埃塞俄比亚科技大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总金额达4亿元人民币。董事长王民说:“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卖图书版权,还有软件可以销售,有工程和技术培训可以销售,即使刨去图书版权的利润,工程、技术培训和软件输出就足够支撑整个服务贸易的开展。”

数字出版大踏步“走出去”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许多传统行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出版产业就是其中之一。数字出版——无论是内容还是技术——正在大踏步“走出去”。

中国网络小说风靡世界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据数字出版企业掌阅科技公布的报告,掌阅的海外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超九成用户为35岁以下读者,“90后”读者占一半。“海外年轻读者同样喜欢中国的网络文学”,掌阅科技海外事业部总监贾怀青说,掌阅已有100多部原创作品授权到海外,翻译成韩日泰英多种文字,在当地市场表现良好。截至目前,掌阅APP海外版已上线英语、韩语、俄语、印尼语、法语、泰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14个语种版本。

北京书博会上,众多中国出版企业展示了最新数字出版技术,令人耳目一新。翻译准确率达95%的智能翻译机、能听懂人话可以回答任何提问的智能机器人、能批改作文的APP……以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数字出版技术引起了海外展商的浓厚兴趣。

科大讯飞与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了第一套智能化电子读物,除了可以阅览外,还可以实现听、读、背的功能。科大讯飞智慧出版事业部总监杨峰说,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对提高传统出版业的效率作用很大,目前科大讯飞的相关产品已经可以实现作文批改功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书博会上推出了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开发的百科智能机器人,展会现场,机器人与观众展开问答互动,几乎所有问题都能立刻给出相应的解答。

中国有众多出版企业都在开发智能教育系统,相关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也正在向海外推广。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鲍洪俊表示,集团正在加快推进海外中小学移动数字图书馆项目,加快建设国际青少年汉语学习多媒体课程资源及在线平台、全球出版物数据联合制作和服务中心。

翻译是“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图书近年来一直颇受海外读者喜爱,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以中国畅销小说为代表的大众读物才是最受海外读者青睐的类型。麦家的小说《解密》已被翻译成42种文字,在全球30多个国家发行;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在北美地区已发行60多万册;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曾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余华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一直是各国引进的重点图书,各国汉学家也把翻译名家名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翻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找到合适的翻译,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关键一步。就经验来说,请母语人士翻译效果要好于中国译者,这其中学养深厚的汉学家的作用不容小视,很多图书正是在海外汉学家的优质翻译下才顺利走近国外读者的。

加拿大汉学家、翻译家李莎是《狼图腾》的译者。在她看来,文学翻译需要精耕细作,需要在吃透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把意思翻译出来。

罗马尼亚翻译家白罗米荣获今年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白罗米说:“一生中能翻译的作品数量是有限的,所以我非常重视发掘和培养翻译人才。”她为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学翻译课,注重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很多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希望毕业后能从事翻译工作。

国之交,在心相通。汉学家是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培养更多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友好的汉学家对于深化中外合作意义深远。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汉学家狄伯杰花两年时间翻译了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季羡林评传》并出版。狄伯杰在北京大学留学期间,曾多次向季羡林先生请教,季老渊博的学识、亲切的态度令狄伯杰难忘。“我能做一些翻译工作,和我与中国老师的师生缘是分不开的。”狄伯杰说。 

关注北京阅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